刚开学,不少地方家长群又“炸”了!
因为什么呢?教辅管理新规。

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陕西、河南、云南等多地家长分享所在地区学校对教辅的相关规定,有像宁夏要求“不统一购买或指定购买教辅”;也有上海、深圳那样要求“落实‘一科一辅’”;还有江苏泰兴刚刚出台规定“小学教辅材料停止征订,校本讲义共编共享”;更有个别学校直接传出“教辅禁止入校”。


家长怎么看?
有人为“减负”政策鼓掌叫好,有人反手就是一个举报“教辅禁止入校,那谁对孩子的前途负责?!”

每次谈到教育“减负”问题,这样的差异和矛盾,没法回避,千万不要指望某一项政策,就可以药到病除,解决所有问题。
教辅“收紧”,它不能简单理解为,就是不给孩子额外做题了,家长想去外边买教辅、报学习班,学校也根本管不住。
新的教辅政策,其实是要纠正目前很多学校,教辅资料太多太滥、变相强制购买、质量全无把关的突出问题,对可能存在利益输送违规、腐败等问题重拳出击!

当然,不同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差异化需求应该被正视和尊重,家长“教辅公平焦虑”也需要正面回应。
事实也证明,“全面封杀教辅”只是一些自媒体的噱头炒作。
广东省教育厅的新政策解读里就藏着一句很重要的话“学生如学有余力,可根据自己学习需求携带自购的相关学习材料到校”。

泰兴市的讲义统筹政策,也要求:立足校情学情,精准适配助力“双减”。
很多地方也特别提到,校本讲义“免费印发”。

从这里也可以看出,教育部门确实想了很多,也做了很多。
但更应该看到,这些与教育“减负”的大目标,和社会的期待,还有不小的差距。
有家长吐槽学校教学说“教了一盘番茄炒蛋,考试考的是满汉全席”。那种超纲、畸形的学业评价体系,把分数排名、名校升学率与教师待遇紧密挂钩,忽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教学导向,才是中小学生负担难以减轻的主要原因。
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。
教辅“收紧”,是在教育减负工作中,迈出了坚实一步。但前方路阻且长,还需要一步一步扎实推进,一点一点抽去病灶,才能真正破除学业内卷,提供更让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责编:陈玮 编辑:邱梦
来源:江苏新闻